63 lines
4.2 KiB
Markdown
63 lines
4.2 KiB
Markdown
# 系统架构与设计模式
|
||
|
||
`cache-proxy` 的系统设计遵循了几个关键的模式和原则,以实现其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目标。
|
||
|
||
## 核心架构
|
||
|
||
系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:
|
||
|
||
1. **HTTP 服务器层**: 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,并使用中间件进行日志记录、错误恢复等通用处理。
|
||
2. **缓存处理层**: 检查请求的文件是否存在于本地缓存中,并根据缓存策略决定是直接提供缓存文件还是向上游请求。
|
||
3. **上游选择与下载层**: 这是系统的核心,负责并发地从多个上游服务器获取数据,并管理下载过程。
|
||
|
||
## 关键设计模式
|
||
|
||
### 1. 竞争式请求 (Racing Requests)
|
||
|
||
这是实现“选择最快”功能的核心模式。
|
||
|
||
- `fastesUpstream` 函数为每个上游服务器创建一个 goroutine。
|
||
- 所有 goroutine 并发地向上游服务器发送请求。
|
||
- 使用 `sync.Once` 来确保只有一个 goroutine 能够“胜出”并成为最终的数据源。
|
||
- 一旦有 goroutine 胜出,它会调用 `context.CancelFunc` 来通知所有其他 goroutine 停止工作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。
|
||
|
||
### 2. 生产者-消费者模式 (Producer-Consumer)
|
||
|
||
在文件下载和流式响应(Ranged Request)中,使用了生产者-消费者模式。
|
||
|
||
- **生产者 (`startOrJoinStream`)**:
|
||
- 为每个首次请求的文件启动一个 goroutine。
|
||
- 负责从最快的上游服务器下载文件内容。
|
||
- 将内容**直接写入一个临时文件** (`*os.File`) 中,而不是写入内存缓冲区。
|
||
- 通过 `sync.Cond` 广播下载进度(已写入的字节数 `Offset`)。
|
||
- 下载成功后,将临时文件重命名为最终的缓存文件。
|
||
- **消费者 (`serveRangedRequest`)**:
|
||
- 当收到一个范围请求时,它会找到或等待对应的 `StreamObject`。
|
||
- 为了安全地并发读取正在被生产者写入的文件,消费者会使用 `syscall.Dup()` **复制临时文件的文件描述符**。
|
||
- 每个消费者都通过自己独立的、复制出来的文件句柄 (`*os.File`) 读取所需范围的数据,这避免了与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发生文件句柄状态的冲突。
|
||
- 消费者根据生产者的 `Offset` 进度和 `sync.Cond` 信号来等待其请求范围的数据变为可用。
|
||
|
||
### 3. 并发访问控制与对象生命周期管理
|
||
|
||
为了处理多个客户端同时请求同一个文件的情况,系统使用了 `sync.Mutex` 和一个 `map[string]*StreamObject`。
|
||
|
||
- 当第一个对某文件的请求(我们称之为“消费者”)到达时,它会获得一个锁,并创建一个 `StreamObject` 来代表这个正在进行的下载任务,然后启动一个“生产者”goroutine 来执行下载。
|
||
- 后续对同一文件的请求会发现 `StreamObject` 已存在于 map 中,它们不会再次启动下载,而是会共享这个对象。
|
||
|
||
**`StreamObject` 生命周期管理 (基于 GC)**
|
||
|
||
我们采用了一种简洁且高效的、依赖 Go 语言垃圾回收(GC)的模式来管理 `StreamObject` 的生命周期:
|
||
|
||
1. **生产者负责移除**: 下载 goroutine(生产者)在完成其任务(无论成功或失败)后,其唯一的职责就是将 `StreamObject` 从全局的 `map[string]*StreamObject` 中移除。
|
||
2. **消费者持有引用**: 与此同时,所有正在处理该文件请求的 HTTP Handler(消费者)仍然持有对该 `StreamObject` 的引用。
|
||
3. **GC 自动回收**: 因为消费者们还持有引用,Go 的 GC 不会回收这个对象。只有当最后一个消费者处理完请求、其函数栈帧销毁后,对 `StreamObject` 的最后一个引用才会消失。此时,GC 会在下一次运行时自动回收该对象的内存。
|
||
|
||
这个模式避免了复杂的引用计数或定时器,代码更简洁,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之前因固定延迟导致的性能问题。
|
||
|
||
### 4. 中间件 (Middleware)
|
||
|
||
项目使用了 Go 的标准 `http.Handler` 接口和中间件模式来构建请求处理链。
|
||
|
||
- `pkgs/middleware` 目录中定义了可重用的中间件,如 `httplog` 和 `recover`。
|
||
- 这种模式使得在不修改核心业务逻辑的情况下,可以轻松地添加或删除日志、认证、错误处理等功能。
|